(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
【概况】
2022年,区体育局把“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落到实处,于10月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提升体育场地数量及品质,加快游泳场所管理数字化转型,为体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做好区属场馆日常维护及管理,完成普陀体育中心新一轮招投标,提升该中心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开展体育场地调查统计,更新区域内体育场地数量、类型、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屠嘉衡 田峰)
【夏季游泳场所开放管理】
7—8月,区内有36家游泳场所陆续向市民开放,108370人次参与游泳健身。区体育局委托区游泳协会对游泳场所开展日常巡查。开放期间,结合区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实行两天一次全覆盖的高频次检查,同时为所有场所提供不少于1次救生安全培训服务,要求各场所提升救生演练频率,确保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田峰)
【启动运行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
2022年,普陀区体育局与上海水韵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正式启动运行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发挥在热门商区打造区级体质监测中心的优势,创新运作模式,为市民提供体质测定和健身服务指导。定期安排健康咨询、讲座,利用场地优势结合体质测试结果,为受试者提供有氧、力量、柔韧等多方面训练建议方案,提供合理的运动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身指导。主动配合街道镇分担体质测试任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特定人群、特定行业的体质测试工作,个性化地提供行业部门体质状况分析报告,推动形成定期监测的习惯。(陶吟超)
普陀区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区体育局供稿)
【推广公益体育配送服务】
2022年,围绕各街道镇及相关部门重点工作安排,提供分批次、有重点、定制化的公益体育培训服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带动更多人了解并加入一项体育运动。全年完成市级技能配送129场,包含瑜伽、太极拳、体育舞蹈等8个项目,惠及近1500人次;15个主题的29场科学健身讲座,惠及1500余人次。开展区级体育技能配送,共配送1181课时课程,包括:网球、桨板、花样跳绳、线上公益课程等,共涉及19个项目,惠及12000余人次。(陶吟超)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2022年,建设19条市民健身步道(含3条市级步道)、2处市民球场、60处(447件器材)残健融合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和2处市民健身驿站。区体育局牵头,联合桃浦镇、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园区企业共同建设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民球场。利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内的闲置空间,新建一处市民健身驿站,采用共享模式管理,满足附近居民和楼宇白领的日常健身需求。依托“运动分”小程序,新增“健身场所督查”模块,检查体育场所防疫及安全相关措施,敦促各场所筑牢安全底线。提升体育场地的数量及品质。苏州河赛艇运动中心日趋完善,为水上赛事提供重要场地支撑;深挖城市“金角银边”,利用沪西工人文化宫闲置用地建成一处市民球场,该项目被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评为“101上海城市微更新”经典案例之一。(屠嘉衡 田峰)
【游泳场所管理数字化转型】
2022年,普陀体育中心游泳馆和曹杨游泳馆2家区属游泳场所完成设备改造,纳入游泳中枢管理平台;1家社会经营泳池完成接入,助力游泳场所管理数字化转型。通过使用游泳场所救生岗位监测系统,对救生岗位状态进行实时视频采集和智能分析,辅助场馆管理人员及救生组组长开展救生工作,保障场馆安全有序运营。(田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