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龄工作

【概况】

2022年,普陀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强化社区养老综合体均衡布局和枢纽功能,增加服务可及性,重点完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托养、医养、康养、体养、智养等服务功能。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统筹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健全老年健康管理,完善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网络,促进安宁疗护高质量发展,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级,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至年底,区内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7.4万人,老龄化率达42.4%,是全市中心城区中老龄人口总量第二大区;8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5.25万人,占总人口5.96%。百岁老人206人,独居老人2.06万人,其中孤老2081人,纯老家庭4.91万户。(张娅娅 祝捷)

【老年健康宣传周】

7月25—31日,开展“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普陀区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展板、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老年营养健康主题宣传,增强群众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升老年健康理念。(祝捷)

【老年文娱】

8—10月,开展“奋进启航新征程,风华绽放新时代”普陀区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赓续红色血脉记录上海征程”上海老年人线上主题摄影大赛中,9名老人获12项摄影奖项;在“乐响主旋律,迈步新征程”上海老年人线上乐器展演中,16件乐器作品被选中进行线上展演;在“银龄新时代焕发新动能”老年健康达人征集活动中,5名健康达人被选中进行线上展示。其间,各街道镇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31场。敬老月期间,开展“长情陪伴手牵手,幸福留影记时光”摄影主题巡展活动。区文旅局依托四级公共文化配送体系,为老年团队配送市、区两级指导员127人次,通过每周1~2次系统辅导,提升老年人文艺爱好者艺术水平。协助社区组建社区文化活动团队,推动老年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祝捷 王娇)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22年,完成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7项,全区新增养老床位350张,新增养老机构1家,新建4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19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完成616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改建15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70家(其中长者照护之家18家),养老床位9933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515张,护理型床位占全区总床位数的61%;完成2家养老机构“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累计建成26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8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02个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日均供餐量可达1.9万余客)、27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18个养老顾问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超过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规划目标。(姚中禾 张娅娅)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2022年,“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实现全覆盖,为616户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满足老年人家庭基本适老化需求。(张娅娅)

【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

2022年,依托街道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立“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通过开展“记忆课堂”“体脑激活站”等认知障碍宣传活动,为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病家庭提供家庭支持、同伴互助、资源链接等服务。(张娅娅)

【老年综合津贴】

2022年,落实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受理老年综合津贴申请2.53万人,实发112.15万人次,发放津贴4.49亿元。(陆杨莹)

【养老服务补贴】

2022年,全区养老服务补贴受助老年人23243人,其中享受政府出资购买服务956人,自费22287人,提供居家服务21.07万人次,出资1373.37万元。(陆杨莹)

【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

2022年,为全区3000名80周岁以上独居老年家庭免费上门安装“一键通”电话设备,开展应急呼叫等服务。拓展智慧为老服务场景,探索智慧养老“一键通”多元化服务。在电话“一键通”基础上,推广有线电视“一键通”项目。首次在曹杨新村街道开展试点,让老年人通过电视遥控器一键操作实现一键挂号、一键助餐、一键叫车、一键咨询、一键紧急呼叫等功能。(陆杨莹)

普陀民政“一键通”养老服务热线工作场景(区民政局供稿)

【“老伙伴”计划】

2022年,组织低龄老年志愿者与1万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提供关爱服务,缓解独居老人孤独、消极等负面情绪,促进高龄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开展“两天一慰问”活动,慰问182.02万人次,“上门探访”2.44万人次。(张娅娅)

【长护险服务关爱行动】

2022年,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经办服务机制,以数据赋能为牵引完善长护险机构管理机制,提升长护险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至年底,全区长护险服务老人2.76万人,动态失能率约7.5%,受理长护险申请1.53万人次,完成评估1.73万人次,居家护理服务326.40万人次,申报基金支付2.42亿元。(赵利娟)

【养老从业人员能力提升】

2022年,组织养老机构院长培训,全区养老护理员等级持证率达74%。结合长三角地区养老一体化试点,与安徽省芜湖市建立全面人才战略合作,打造“长三角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组织17家医养结合机构20名医务人员完成2022年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姚中禾 祝捷)

【特色养老服务】

2022年,开展“老吾老计划”培训服务项目,为社区2000名失能老人照护者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全覆盖,为10个街道镇1000名服务对象提供互助帮扶养老服务,在全区深化探索互助性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张娅娅)

【助老帮困】

2022年,依托市老年基金会普陀区代表处开展助老帮困活动,为困难老人赠送“新春大礼包”640份、“送汤圆”4404份,“送清凉大礼包”466份、“送中秋大礼包”454份、“送重阳糕”446份、“送保险”6000份。为低保、纳保老人发放助养金474人次,金额21.27万元。开展新视界眼科医院“爱心点亮光明”定项资助困难老年人项目,帮困金额9.75万元。开展“日月星老年专项基金”定项资助入住爱以德集团下属各养老机构符合相关条件的老人,帮困金额33.61万元。敬老月期间,各街道镇以贫困、孤寡、独居和百岁老人为重点关爱对象,开展走访慰问、家庭医生进社区、为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张娅娅 祝捷)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

2022年,推进国家级和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各街道镇对照创建标准申报,曹杨新村街道源园社区、真如镇街道真北新村第五社区创建成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宜川路街道赵家花园社区、桃浦镇樱花苑社区、长风新村街道普陀四村第二社区、曹杨新村街道花溪园社区、长寿路街道大上海花园社区、长寿路街道泰欣嘉园社区、万里街道中骏天誉社区7个社区创建成为“2022年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祝捷)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2022年,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九洲医院创建成为“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现区内医疗机构应建尽建。区利群医院、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服务品牌”名单。(祝捷)

【医养结合服务能级提升】

2022年,新建1家老年护理院(桃浦老年护理院),创建2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宜川四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胶州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陀区中心医院、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62家运营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48家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签约。全年建立家庭病床6047张,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4355张,占总建床数72%。(祝捷)

【数据赋能养老服务】

2022年,优化长护险评估流程、重塑操作规程、打通“智慧长护平台”数据与“一网通办”数据匹配,对参保人评估进程、结果进行“主动推送”,参保人足不出户、一键查询,即可实时掌握“评估”动态。上线“普陀区征地养老人员医疗费结算报销”免申即享项目,通过数据共享精准匹配符合条件受益对象,区级统筹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足不出户便能查询到医疗费结算报销情况。(赵利娟 黄芊芊)

【老年教育】

2022年,区老年大学开设老年教育教学班级165个,“守沪有我·公益捐课”活动连续推出20期线上公益直播课。完成300个助学团队培育。开展居村委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社会学习点建设,推进“一优一特”创建。完成7个居(村)委特色学习点、6个居(村)委示范学习点、3个优秀社会学习点以及3个新增社会学习点的申报、遴选以及培育。推进2022年上海市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冯琳)

11月21日,普陀区举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讲座(区老龄委供稿)

【老年法律援助】

2022年,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老年人现场法律咨询服务3742人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咨询服务2958人次,受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12件,其中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类5件,赡养类3件,变更监护权类1件,劳务纠纷类1件,其他权益案件19件,刑事援助案件83件。(周祺)

【保障老年人权益】

2022年,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区民政局,依托区卫生监督所对17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现场专项督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7家机构进行分类指导、督促整改。10月前均完成整改。敬老月期间,开展以“反诈防骗,敬老助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区文化执法大队严查旅行社或非法旅游企业以预付卡、会员费、理财产品等形式诱导老年人“消费”“投资”问题,严审面向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内容。加大“非法一日游”整治,对涉养老诈骗举报线索做到迅即查办、妥善回复。(祝捷 王娇)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

2022年,坚持“阶段性、保护性严防”主基调,贯彻落实“防控”和“救治”两手抓,持续强化区级养老机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合力构筑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四道防线”。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3月2日起,在全市最早实行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并为全区61家养老机构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出入口管理可视、可控。通过线上会议和实地检查,协调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镇共同督促养老机构严格落实“六个严禁”(严禁院外与院内人员私下传递物品;严禁院内与院外人员各类近距离接触;严禁快递物品不按消杀等要求入院;严禁保障性物资交接环节不规范操作;严禁院内保障服务人员与生活区人员不必要接触;严禁外出就医老年人直接返院),守牢防疫安全底线,发现异常第一时间落实隔离、转运。加强防疫保障力度。建立养老机构疫情物资保障专班,制定物资保障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对接各渠道保证物资供应,采购、发放抗原试剂、口罩、隔离服等物资10.97万件。协调专业部门对阳性病例场所开展终末消杀,联系区疾控中心多次开展消杀专题培训。全力守护老年人健康安全。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核酸筛查,落实“应检尽检”,做到养老机构人员全覆盖。持续推动养老机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展重点人群“三色”(在养老机构内就地隔离的老人,按照红、黄、绿三色对高风险重点人群、中风险次重点人群、低风险一般人群进行标记,开展针对性健康管理和监测)管理,推进养老机构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健康服务管理,协同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制定区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三级联动联络表,建立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三方联络群,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做好常态化防控监督检查。按照“机构自查、街镇巡查、民政抽查”方式,协调街道镇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围绕机构门岗值守、出入口管理、物品消杀等5大类12项内容开展常态化疫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全年检查1100余人次。(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