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福利工作

【概况】

2022年,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养老服务方面,聚焦提质增能,全方位优化养老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级。以7项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为抓手,升级设施、完善布局,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持续推进“老吾老”计划,提升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推进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与长护险政策衔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一键通”应急呼叫项目,开展“老伙伴计划”,深化居村“养老顾问点”建设,试点开展家庭照护床位;提高机构养老专业化水平,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设,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强机构服务质量考评,维护好养老服务质量和信誉。落实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开展消防安全督导项目,加强养老机构民非延续和备案登记事项审核登记管理。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疫保障。推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为困境儿童开展监护评估和个案管理,提供家庭监护支持服务;发挥区未保办牵头协调作用,完成10个街道镇未保站全覆盖实事项目建设,在未保站嵌入“未爱小屋”,建立“家校社医”联动机制,开展常态化服务配送项目。加强残疾人福利企业管理,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保补贴。(林慧珍)

【养老服务行业监管】

2022年,结合90项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和养老机构季度考核工作,对全区养老机构开展指导考核,同时根据季度考核情况挂钩补贴发放,督促养老机构及时整改问题。开展消防安全督导项目,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建管委等职能部门及10个街道镇,落实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房屋安全、医疗服务、防范诈骗等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检查;开展养老机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审计,严禁养老机构违规收费。按照《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对区内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落实备案。(姚中禾)

【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

2022年,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批复精神,联合区规划资源局启动《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编制工作,根据普陀区现状实施评估及供需开展调研,制定专项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建设、提供养老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包括规划目标指标、总体规划布局、街镇规划布局、组织实施保障等模块。应加快构建适应上海人口和空间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城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姚中禾)

【养老福利保障】

2022年,贯彻落实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发放津贴4.49亿元。重点实施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老人23243人,其中享受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老人956人,补贴1373.37万元。开展低保、低收入家庭老人“长护险服务个人自负费用”民政补贴;实施“一键通”应急呼叫项目,为全区3000名80周岁以上独居老年家庭免费上门安装“一键通”电话设备,并在曹杨新村街道试点养老服务电视“一键通”特色服务项目;推进“老伙伴计划”,组织志愿者为10000名老人提供结对关爱服务;全面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为1000名老年人提供互助帮扶养老服务;实施“老吾老计划”,为200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培训;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为5000人次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和帮办服务;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现街道镇全覆盖,设立“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蒋黎)

【福利企业管理】

2022年,全区有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12家,至年底,职工总数419人,其中残疾职工147人,占职工总数35.08%。区福利企业销售额15865.9万元,缴税765.6万元,退税169.9万元。落实好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保补贴,全区享受2021年度社保补贴的沪籍残疾职工161人,补贴金额144.59万元。开展元旦、春节期间“扶残帮困送温暖”活动,慰问残疾职工37人,发放慰问金22120元。(蒋黎)

【未保站建设】

2022年,按照稳推进、全覆盖的总体要求,推进区未保站建设,在基层全面打造未保工作实体化阵地。9月15日前实现街道镇未保站全覆盖,完成市检查组实地验收。依托和发挥未保站前沿阵地作用,指导街道镇推进落实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履行风险监测、强制报告、评估等级、协助维权等职责,提供紧急干预、心理支持、社会融合、监护照料、普法宣传等服务,将未保站打造成集服务窗口、宣传阵地、合作枢纽、实践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运营平台。通过在未保站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团队,嵌入“未爱小屋——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空间”,与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协作建立“家—校—社—医”联动机制等方式,优化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并因地制宜形成“一街镇一品牌”,让未保站成为社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于晓敏)

1月28日,“未爱小屋”心理关爱服务签约仪式举行(区民政局供稿)

【困境儿童保障】

2022年,坚持保障儿童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长,发放基本生活费753人次,金额119.20万元。依托“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为区内1名孤儿发放1万元助学金;妥善安置成年孤儿,推进2名成年孤儿安置工作。疫情期间为符合条件的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对象发放物价补贴,发放近200人次,金额2万余元;为社区困境儿童家庭筹措、发放爱心物资及儿童口罩,做好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指导,保证儿童福利机构新冠疫情零感染。落实上海市儿童福利重点项目,为15名困境儿童开展监护评估和个案管理,提供家庭监护支持服务;常态化实施普陀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继续为300名因家庭贫困或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含低保儿童)及家属提供支持关爱服务;引入爱心企业资金,为37名学前教育至高中/中职阶段的困境儿童开展教育助学定向捐赠,发放7.4万元;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组织部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参加上海市儿童督导员骨干培训班,提升业务能力。(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