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甘泉路街道

【概况】

位于区东北部。东起沪太路与静安区相邻,西至岚皋路,南始延长路、泾惠路、交通路,北至灵石路与静安区和宝山区接壤。辖区面积2.36平方千米。街道所辖20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0.4万人,户籍人口8.4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人42465人,老龄化比例50.9%。有基层党组织233个,其中党总支22个,党支部211个。辖区是典型的老式居住型社区,内有小区60个,其中售后公房小区32个,商品房小区21个,混合型小区7个。住宅总面积约292万平方米,售后公房住宅面积占70%。辖区内公共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主次干、中小道路19条,光新路、岚皋路立交桥横跨沪宁铁路通往市中心,轨道交通7号线连接浦东新区和宝山区。社区内有丰富的教育卫生体育资源:8所幼儿园、1家早教中心、7所中小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座体育场、2座公园、3家医院。商业网点遍布:4家标准化菜场、1家大型卖场和各小区周边众多的便民利民店及1家邮政局。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点、7家养老院、1家长者照护之家、区首家老年食堂章家巷老年食堂、沪太片区、甘泉片区社区长者食堂、5个为老助餐服务点、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地址:志丹路125号。

疫情防控。成立街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扁平高效指挥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四应四尽”,执行“抗原+核酸”“全覆盖+重点”组合筛查模式,加强各环节有机衔接,以最快速度拔点断链。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和关键环节管理,推进场所码规模化应用,果断快速处置散发疫情。以老年人群体为重点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科学设置接种点位,合理安排值守力量,构筑社区群体免疫屏障。落实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新十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等举措,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公共服务。建成沪太、甘泉2个片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甘泉北块社区综合服务体。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东西南北”医养、康养、体养、文养功能各有侧重的四大综合为老服务枢纽,养老阵地集群基本成型。新增日间服务中心4个、社区长者食堂2个、社区助餐点3个,实施适老化改造370户。开展长护险试点,推动照护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合一”,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00个。成立“甘泉长者关护联享荟”,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开展“老友济”互助结对,构建“低龄”助“高龄”阶梯式老年志愿服务体系。“甘泉养老百事通”小程序发布,该小程序是普陀区首个专为老年群体打造的区域化应用集成平台。南泉苑小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公共管理。推动章家巷小区、延长西路780弄旧住房综合修缮施工,改善群众居住品质。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统筹推动章家巷小区整建制加梯,完善辖区加装电梯地图3.0版。全年实现既有多层住宅加梯签约132台,完工50台。保障甘泉路等道路架空线落地项目实施,推进甘泉路景观道路建设。巩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成果,优化居民区建筑垃圾、绿化垃圾、大件垃圾清运流程,指导物业公司加强小区楼道日常巡查,扩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迎检战果。推进市容市貌安全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延长西路、宜川路市容环境自律组织,联手打造延长西路(黄陵路—志丹路)特色店招街区。成立街道林长制办公室。严控新增违建,逐步消除库内违章建筑。完善“一小区一档”底层数据库,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将梯控、“鹰眼”等各类公共部位探头接入“一网统管”,为城市安全运行“观全面、管到位、防有效”提供支撑。针对非机动车违规充电等高频多发安全隐患,研发升级应用场景。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先行联系率100%、按时办结率100%。

公共安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守牢社会安全稳定底线。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推进信访接待“人民满意窗口”标准化创建,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搭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开展电动车违规充电、“三合一”场所、“群租”常态长效整治,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实施独居老人燃气报警系统安装、社区视频监控补漏等平安实事项目。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闭环监管。

社会事业。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20个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运行,成立志愿服务队72支,形成常态化项目21个,网上注册志愿者超过1.3万余名。张国平、万勇真甘泉爱乐合唱团,汪华忠沪剧艺术工作室,徐奇歌剧工作室,滑稽名家俞蓓蓓艺术工作室4个名家工作室入驻。开展“甘泉人家”“甘泉新作”“高雅艺术进社区”系列品牌活动,举办第十三届“甘泉杯”乒乓球赛,培育各类文体团队140余支。发布一键式线上文化服务平台“甘泉文化云”,打造甘泉专属文化名片。建成健身步道15条、健身苑点65个。街道图书馆连续12年被上海市图书馆评为先进集体。

自治共治。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同心家园”。打造黄陵路自治共治主题街,提升“甘泉·百姓客厅”居民自治议事功能,办好家门口的会客厅。聚焦“为老服务”“老小区治理”“老品牌焕新”,推进20个居民区“一居一特色”自治项目,推动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解决。建立楼组党群服务点,组建“楼组自治议事会”,开展“五星”楼组评选,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四百”走访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杨稀)



【甘泉社区基金会二届八次理事会会议】

2月23日召开,社区基金会全体理事参加,基金会监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波列席,基金会理事长直海英主持会议。社区基金会秘书长赵莉通报社区基金会二届八次理事会工作报告、2021年财务收支情况以及2021年资助项目完成情况。会议表决通过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增补人选名单,通报监事会调整名单;讨论审议2022年拟资助项目,表决通过拟申请项目立项申请。(杨稀)

【“甘泉养老百事通”发布仪式】

8月26日,甘泉路街道举办“甘泉养老百事通”发布仪式暨“零距离”人民建议民生小论坛“政府开放日”活动。“甘泉养老百事通”依托“民生云数据底座”,为老人打造线上养老服务平台,旨在通过联动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商户,打造线上“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一机在手,点单配送,专业服务送到家”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构建一个便捷安心云居甘泉社区。通过应用端数据沉淀,同步建立“街道—条线—居委会—个人”四级体系数据库,夯实民生数字云平台的数据基础,助力服务资源有效分配与精准匹配,加快紧急突发事件处置速度,提升居委会工作质效。活动中,通过访谈形式帮助居民了解“甘泉养老百事通”小程序服务内容,掌握小程序使用方式,并“零距离”听取区人大代表、“甘泉养老百事通”服务商、居民代表等对提升“幸福甘泉”养老服务质量建议。(杨稀)

【第十三届“甘泉杯”乒乓球赛】

9月24日,由甘泉路街道办事处、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区委老干部局、区体育局联合主办,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2022年“兴业银行杯”上海市老年人体育联赛,“约战普陀”乒乓球系列挑战赛暨普陀区第五届趣味乒乓球比赛,第十三届“甘泉杯”乒乓球赛在真如体育场举行。比赛主题为“大手牵小手,健康动起来”,参赛选手由20名退休乒乓球爱好者及20名学生组成,分为对抗赛和趣味赛两个板块。对抗赛由8名老年人和8名青少年现场捉对激战。趣味赛为大手小手推球比赛。赛事以“老少共乐”为载体,旨在带动各年龄段市民加入健身行列,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激发社会体育组织的合力、活力,为常态化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奠定基础。(杨稀)

【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获评上海市“五星级阳光之家”】

12月9日,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公布2022年“阳光之家”规范化建设管理星级评定结果,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成为普陀区首家市级“五星级阳光之家”。甘泉路街道“阳光之家”成立于2005年7月,是一个为社区智障青少年提供康复培训活动的日间托管机构。经改建,分为“阳光之家”和“阳光梦工坊”两个板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学员20人,配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4人。日常管理规范化。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对学员动态做到全知晓、事事不漏闻;根据学员需求及其特点,合理安排课程;通过各类亲子活动,将学员学习成果和才艺向家长展现,让家长“零距离”感受学员在“阳光之家”的成长和进步。日常服务细致化。学员教育方面,主要围绕“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三个“学会”开设课程。除常规训练课程,针对不同学员开设差异化的个人康复课程。社会融合丰富化。与共建单位合作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使学员走出“阳光之家”,接触外界新事物;开展街道残联特奥日运动会活动,进行康复锻炼、竞技比赛;完善志愿者机制,宣传表彰爱心事迹,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加强与公益组织、志愿者教师的联系,发挥好纽带作用。社会影响扩大化。记录好每一次活动并存档,做好对外宣传,让社会上更多群体帮助智障人士。(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