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陀区做好经济稳增长保障工作

2022年,普陀区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做到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增长两手抓、两手硬,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增长“赶前抓早、靠前发力”工作部署,通过稳增长大、小专班机制,细化分解指标,层层落实任务,全力推动各项指标多增少降,全年增速基本与全市保持同步。

一、强化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稳增长大专班、小专班机制,每双周召开大专班会议,每周召开小专班会议,专题研究各个行业领域稳增长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二是建立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联络员和重点企业总经理、分管领导、报统员三级联系机制,确保信息传达途径畅通。三是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定期报告机制,每周一梳理上报稳增长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对市政府下发工作任务以调度单形式及时反馈。四是制订普陀区2022年四季度稳增长日日攻坚行动方案,形成主要指标分解表,提出弥补缺口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压实责任。

二、落实政策措施

在全面贯彻国家稳经济一揽子33项政策、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50条”政策(《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普陀区全力抗击疫情助企纾困的十二条措施》《普陀区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工作方案》《普陀区以“靠普”行动加快经济社会恢复的十条政策措施》《普陀区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突出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政策落实,力求以具体细化的政策细节、高效便利的落实手段,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三、着力扩大投资

一是增加2022年度土地供应量,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全年出让地块7幅,面积23.76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约293.95亿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一。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协调解决引进项目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保障要素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二是加强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2022年发行9.7亿)的监测调度,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支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享受疫情期间各项优惠政策,推动重点外资龙头企业以点带链,加快产业链条复工复产。发挥“苏河商荟”外企沙龙品牌优势,搭建政企、企企交流沟通平台,促进重点项目落地。三是提前对接锦绣里、俞家弄等有上市计划的开发企业,掌握工程进度,协助解决难点问题。用好市里的一些政策窗口期,比如,抓住上海市对高价楼盘网签条件放宽的契机,做好房产项目上市服务,实现拟上市楼盘“应上尽上”。

四、积极促进消费

一是制定并实施促进大宗商品交易的专项政策,形成57家大宗商品销售扶持白名单企业,带动一批白名单企业的关联公司回流。拓展早餐会机制至商品销售领域,倾听企业诉求,多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二是推动开展2022年第三届“五五购物节”普陀区系列活动,紧扣“国际消费季”“全球首发季”和“全城打折季”三大主题,围绕“新消费·购在普陀”“新方式·潮在普陀”“新生活·乐在普陀”三大板块,倡导商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推出40余项促消费主题活动,强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活动举办期间,上海环球港、大洋晶典·天安千树购物中心等13家重点商业体的销售总额和客流量,分别较2022年7月增长30.14%和70.94%。在此届购物节的汽车节主题活动期间,汽车销售成效显著,销售额近1.3亿元,环比2022年7月增长近140%,比上一届活动期间增长近8成。推动开展上海市汽车品质消费示范区创建。三是积极组织、动员区内900余家重点商业载体、电商平台等商业企业参加“2022‘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活动”。

五、加强重点企业走访

排摸梳理各个领域重点企业374家,结合市政府下发86家重点企业名单,共计460家,加强走访,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工业企业方面:跟踪企业产值数据,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重点走访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顺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索雷博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开展供需对接,协调保障供电需求,确保物流运输畅通。金融企业方面:调研走访区内各银行支行及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远东宏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强企业与区内银行合作,推进金融业增加值提升。开展“靠普贷”政策宣传,提升扶持额度上限,扩大享受政策的主体范围,强化政策效应。研究推进土地出让、房产销售、固定资产投资与银行存贷联动,支持区属银行存贷款业务。建筑业企业方面:建立建筑业领域的企业“双周报”机制,适度运用金融手段,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费让利,做好企业服务和保障。积极对接新引进企业,将招商引资与稳增长联动,加快新签约大型企业重点项目尽早落地,尽早纳统。鼓励总包企业将分包公司业务纳统至普陀区。服务业企业方面:由区领导带队走访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淇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淇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剧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服务业重点企业,排摸企业营收情况,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做好市、区两级专项资金的申报、咨询、评审,加快专项申报工作进度和资金的拨付速度,最大限度发挥好资金的溢出效应。

六、优化营商环境

研究制定并发布普陀区营商环境方案5.0版,围绕“四到四办换四心”(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设法办,决不能放,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让企业和群众等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提出16方面任务。根据《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市级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要求,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推荐5人入选市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聘任20人担任区营商环境“体验官”,持续打响“人靠谱(普),事办妥(陀)”营商环境品牌。通过常态化收集意见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依托市区两级体验官工作机制、企业服务平台等,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发现、反馈、处理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共性问题制度化解决。以“靠普营商”专报形式,及时跟踪上级优化营商环境新要求新举措,总结梳理其他地区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为优化普陀区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七、确保科学纳统

抓住新开业企业每月纳统的机会,挖掘增量因素,及时在数据上反映出“大招商、招大商、出大招”对各项稳增长指标的拉动作用,2022年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2个,税收千万元级项目120个。每月跟踪2022年新开业企业经营情况,重点关注税收亿元级、千万元级项目中的新开业企业,通过数据共享和走访排摸,及时了解企业经营规模,更新纳库储备池企业名单。各部门发挥合力,及时对可能达到纳统条件企业进行核查,对潜力企业持续跟踪,确保达到规上条件的企业早日纳入统计。辖区内的项目一开工、新增商业载体一开业、新引进企业一落地,相关的投资额、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即入库纳统,确保新增纳统增量对稳增长形成支撑。

(区发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