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陀区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

2022年,普陀区秉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决策部署,在实现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基础上,坚持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打造“半马苏河”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推动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半马苏河”活力秀带初具形象。

一、多点位优化提升“半马苏河”两岸空间品质

基本完成“苏河之冠”景观提升。通过统筹协调苏州河两侧公共岸线、市政道路、街坊社区、公共绿地等有效空间和潜在资源,全力推进“苏河之冠”建设,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利用河湾天然形成的五个半岛,高标准、高质量塑造苏河之湾、梦清之境、半岛家园、苏堤春晓、梦幻之角五大滨水主题空间,将苏州河(普陀段)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人文荟萃的多彩岸线。

加快桥梁、栈道建设。在苏州河(普陀段)21千米岸线实现全面贯通开放的基础上,推进跨河桥梁、栈道建设。通过建设人行栈道,优化贯通步行路线,改善沿河步行体验。M50桥(百合桥)跨苏州河桥梁开工建设,建成后进一步延展空间,实现苏州河两岸联动发展。

推进沿河绿地、公园建设。加快实施沿苏州河绿地、公园建设工程,打造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半马苏河”公园初具形态,完成苏州河岸线公园(一期)贯通工程,岸线公园(二期)新建工程完成开工备案,预计2023年底完工。

研究完善开放、管理方案。在开放岸线段,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原则,制定公共空间开放、管理方案,推进落实“四保”(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工作。作为苏州河岸线最长的中心城区,普陀区后续加紧出台综合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细化禁止性及限制性行为。进一步发挥属地街道镇和区城运中心作用,进行网格式巡查及执法,形成管理合力,确保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井然有序。

二、多维度推进建设“半马苏河”高颜值空间

基本完成沿河道路线杆整治。普陀区3条沿河道路均按照“美丽道路”标准进行建设提升,坚持“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建设理念,打造苏州河公共空间最美天际线。宜昌路、光复西路基本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及道路景观建设,西苏州路全力推进开关站施工,预计2023年沿河架空线全入地。

推进苏河驿站建设。苏州河沿线驿站建设是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及功能的重要举措,普陀区结合苏州河贯通,对沿线街区缺失的公共服务和功能进行优化提升。新建江宁南、建德花园、祁连湾、新泾湾等9座苏河驿站,开展后续驿站建设前期研究,使人民群众能真正享受滨水空间建设成果。

提升苏州河景观照明。苏州河景观照明建设一期工程完成,对昌化路桥—宝成桥段4.6千米岸线景观照明进行全面提升。二期工程完工,重点聚焦沿河第一立面滨水建筑,对86幢楼宇景观照明工程进行新建或提升改造。三期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基本落地,以“半马苏河,乐活普陀”为主题,在前两期建设基础上,对剩余景观照明效果不佳的堤岸、滨水空间、第一立面建筑等进一步开展亮化和拾遗补缺,体现普陀区苏州河夜景特色,整体提升苏州河(普陀段)景观照明品质,助力打造“半马苏河”品牌。

加快实施高架桥下空间“微更新”。根据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及“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年度重点工作要求,2022年普陀区启动研究桥下空间形象提升总体方案。作为城市微更新改造示范点位,筹备启动“内环及凯旋北路桥下空间提升工程”,通过景观铺装、活动场地、体育设施、景观小品建设,增设绿化和照明设施,推动公共服务空间拓展、微景观提升打造和城市整体景观有机提升,使桥下空间从原来的灰色空间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城市风景线。

三、多载体持续擦亮“半马苏河”城市名片

加快开发沿岸工业遗存资源。推进沿河历史建筑改造、修缮,上海造币博物馆所在办公楼(中央造币厂旧址铸币厂房)视高压线入地情况开展保护性修缮。联动M50创意园、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和创享塔园区等多方资源,深入推动沿岸工业旅游资源持续开发。“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获首批“上海工业旅游基地”称号,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建成开放,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完成改造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由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顾正红纪念馆联合申报的上海工业初心文化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力推进苏州河旅游和水岸联动项目。配合市文化旅游局,对接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促成苏州河旅游企业独资子公司落户普陀,实现“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试运营。推进沿河码头建设,长风公园、昌化路码头建成开放,两个码头旅游标识及导览系统成为全市示范样板。以水上航线通航为契机,打造一批水岸联动项目,全面优化苏州河(普陀段)沿岸滨水观光、旅游消费、休闲度假等功能布局。

举办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此次文化旅游节以“半马苏河·精彩启航”为主题,推出艺赏苏州河、文旅新体验、惠享大舞台三大板块近百场文旅活动,吸引超过51万人次参与。

打造“建筑可阅读”品牌。联合音频头部企业蜻蜓FM优化“建筑可阅读”平台,更新上线“漫步普陀·阅享建筑”声音专辑,增加英文内容,提升线上音频质量,在原有33处点位基础上新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和大洋晶典·天安千树购物中心3个点位。在市级平台“上海发布”“乐游上海”宣推普陀区“建筑可阅读”点位,结合“海派城市考古”深入挖掘点位内涵,推出“半马苏河”旅游线路。

打响“约战苏河”赛事品牌。元旦,在苏州河畔开展“燃爆普陀、沸腾苏河”普陀迎新跑活动。8月6日,启动“喜迎二十大运动促健康”——2022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日”活动暨“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桨板、飞盘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有序举办。

四、“半马苏河”未来规划与展望

未来,普陀区继续积极落实规划项目,画好“半马苏河”工笔画。持续优化提升苏州河景观。打造集合慢行空间、景观线路、岸线公园等多位一体的滨水休闲带;全面完成沿河架空线入地,优化完善三级驿站布局,推进跨河桥梁建设,加快实施高架桥下“微更新”,持续提升苏州河沿线景观照明;提升沿线历史建筑改造品质,扎实推进苏河·梦立方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沿苏州河体育设施建设及利用。推动中环篮球公园二期项目建设,预计可增加4000平方米体育空间,主要涉及轮滑、足球等项目;以苏州河国际赛艇中心为基础,推动苏州河水上运动常态化开展;根据群众需求在苏州河两岸规划布局跑步驿站、科学健身指导站等。

深入挖掘“半马苏河”资源,讲好普陀故事。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西康路码头、梦清园码头、丹巴路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苏州河旅游水岸联动项目,依托游船串联文旅点位,打造水上观光和岸上体验相结合的衍生服务和产品,提升苏州河(普陀段)沿岸观光游览体验;继续办好“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持续放大“苏河旅游”的热点效应;持续推进“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项目,深度挖掘资源内涵,为文旅融合赋能添彩。积极筹办各类体育赛事。做优“约战苏河”赛事品牌,开展飞盘、苏河定向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有序开展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暨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上海10公里精英赛等大型品牌赛事;打造“半马苏河”品牌赛事,通过苏州河半程马拉松比赛宣介普陀区21千米苏河岸线风光,展示普陀城区形象。

(区建管委 区文旅局供稿)